黑料吃瓜网:倒闭18万家的“洗剪吹刺客”,年轻人再也忍不下去了


发布时间:

2025-08-07 16:06:51

你去理发店剪头,一般会花多少钱?

不知从何时起,理发店竟变成了掏空钱包的凶手。随便进行一次洗剪吹,起步价便高达100元,若不办理会员卡,费用更是水涨船高……

但这些靠着高价和办卡充值的理发店,最近却倒闭的越来越多了!

推荐你看这篇文章,看看理发店生意为啥越来越差了。

2025年又一个刺客,年轻人选择不再忍了。

近年来,众多事物被年轻一代所摒弃,如影院刺客、雪糕刺客、防晒衣刺客等。而如今,这份名单上又增添了一员,那就是理发店。

近期,有网民在社交媒体上感叹,自己住所周边的商铺中,一家经营了十余载的理发店宣布停业,此情此景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强烈共鸣。

自某个不确定的时刻起,在地铁站周边,手中接到的那些小广告卡片数量日渐增多,取而代之的,不再是“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号召,而是“只需30元,洗剪吹服务了解一下”的诱惑。

许多人注意到,昔日商业街上熙熙攘攘的网红理发店,如今却门可罗雀,生意惨淡。

这并非仅仅是大众的主观印象。根据行业发布的报告,在2022至2024年上半年的统计中,我国美发领域新出现的企业注销或吊销数量已超过18万家。

存活下来的个体仍在艰难地生存,部分理发店为了吸引顾客,甚至不惜聘请美女进行舞蹈表演。

人们认知里最不缺生意的“洗剪吹”,为何日子也不好过了?

昔日最火街边店,

被迫“旺铺转让”

谁能想到,十几年前的理发店,还完全不是如此。

当时,普通人最时髦的事情之一就是:去理发店办卡。

原本毫不起眼的理发店,在储值卡热潮的推动下,从台湾岛蔓延至大陆,纷纷转型成为会员制的高级玩家。它们常常会提供一些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措施,让人难以抗拒。

几百元的烫染费用似乎颇为昂贵,但若是办理了会员卡,每次消费就能节省数十元,同时仍能享受到与大牌美容院相当的服务品质。

顾客赚没赚到不好说,但很多理发店却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这位小哥理发时辛辛苦苦耗时近一个小时,收费却只有区区几十元,一天下来收入最多不过几千元;然而,若转变经营策略,出售几张会员卡,一天的收入便能轻松突破万元,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谓是天差地别。

察觉到更广阔的市场潜力,众多店铺迅速涌动,纷纷展开攻势,而各种充值优惠和减免的广告更是无处不在,四处飘散。

市场的热度如何?2020年,全国新开门店数量接近20万家;进入2021年,理发店的总数更是攀升至114.4万家。

众多“xx剪艺”“xx造型”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最为热闹的时期,理发店更是争相抢占每一寸空间,不仅占据了商场、写字楼和社区,甚至连火车站和高铁站等偏僻角落也未能幸免。

与理发店规模变大的还有架子。

理发费用首先成为焦点。仅仅剪发一项,就细分为“精致剪裁”和“常规剪裁”,还有“总监级剪裁”与“店长级剪裁”,价格差距甚至超过一百元。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美发行业客单价显著增长,增幅达到26.4%。具体来看,男性顾客的平均消费为95元,而女性顾客的平均消费则高达137元。在一线城市,部分理发店的消费水平更是突破了千元大关。

其次就是身段也必须要跟上。

众多理发店竞相塑造“高端”形象,其店面选址已从街头小店和社区店铺转移至繁华的高端商场,而理发师的身份也由原本的默默无闻的小哥转变为拥有英语教学背景的专业人士,从助理到首席、总监乃至店长,每位职位的收费标准也各不相同。

这究竟有多么离谱?店面外观和招牌装饰得十分花哨,单看店门前的样子,根本想不到这里竟然是一家理发店。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家看似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的理发店,居然也有陷入困境、无法维持运营的一天。

有商家展示了一段因一整天仅有一位顾客前来理发而情绪失控,砸毁店铺的视频。另外,有商家不再掩饰,索性在自己即将关闭的美发店门口进行直播,低价出售店内剩余的美发产品。

2022年,郑州地区多家的“上海银色·美之家”分店纷纷暂停营业进行整改,进入2023年,该品牌更是宣布全面停业,而永琪美容美发、东田造型等知名品牌也未能幸免,纷纷挂牌寻求转让,甚至上海蒂凡尼美容美发也步入了破产清算的行列。

明明是刚需生意的理发店,怎么就活不下去了?

两颗暗雷,坏了一锅粥

很多人开理发店,起初都觉得是个长久看来会稳赚的生意。

市场的需求始终存在,特别是理发和美发服务,由于个人无法为自己理发,人们不得不前往实体店铺,因此看来客流量不会成为问题。

然而,让众多小老板感到惊讶的是,理发店并非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反而差点因为内部人员的错误操作而陷入困境。

第一颗雷是理发师变疯狂销售,“没人能笑着走出理发店”。

众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踏入店内,理发师首先询问的不是关于发型或是具体需求,而是先探询你是否已有预约,接着询问是希望找哪位师傅,随后还会通过对讲机与同事进行交流,这一连串的繁琐流程让顾客感到困惑不已。

哪怕逃过了开场第一劫,很多人也逃不过下一道坎:产品推销。

在剪发过程中,那些社牛般的tony老师会主动询问你的发质状况,随后便是一连串“办卡更划算”的推销话术,仿佛不购买就是占了便宜,对于内向的顾客来说,简直如同身处地狱。

这并非最令人心烦的,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在手机支付的最后关头,可能会突然跳出的价格杀手,还有那些与你的预期截然相反的糟糕发型。

若首个雷已埋下潜在的危机,那么第二颗雷便成了激发顾客怒火的直接导火线——那便是信息不透明所造成的信息差距。

某些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常常抓住个别顾客进行过度消费。他们会让员工大力推销会员卡、焗油膏、护发素等产品,并将这些产品的销售业绩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紧密相连。

这种盈利方式使得理发师投入技艺修炼的时间日渐减少,而用在技巧和手段上的时间却与日俱增,甚至有些店铺即便不办理会员卡、不推销额外产品、不遵循店员指示,也能让顾客感受到不满的情绪。

今年三月,在云南昆明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烫染服务纠纷,消费者指责商家最初给出的价格区间在600至1000多元,然而等到她选定1480元的套餐并支付时,金额却戏剧性地飙升到了7680元。

更憋屈的是因为项目已经做完,她只得先付款再投诉。

遭遇此类情况并非少数。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容美发行业中的违规办理会员卡、办理后退款困难等问题,在会员制行业案件中占比高达26.5%,仅次体育健身行业。许多人也因此由曾经的办卡爱好者转变为对办卡心存忌惮。

踩过一次坑之后,很多人不愿再去理发店也是情理之中。

理发店的唯一出路

只能是“洗心革面”

其实,不是现代人没有洗剪吹需求了。

部分人在家中变身成为理发师,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购入理发用品,相关数据表明,去年理发相关产品的销售量激增,增幅高达133%。

10元快剪的火爆程度同样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一些店铺每日接待客户数量在100至200人之间,它们不推销办卡服务,仅用十几分钟便可迅速完成剪发,其经营理念以简单直接为主。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我国快剪门店的数量已激增达200%。

不是人们没有需求,而是很多理发店已经跟不上脚步了。

那些在大规模整顿后依然存续的理发店,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固地位,就必须进行一场全方位的“脱胎换骨”——回归到理发行业的基本宗旨。

第一个出路就是去套路,干出个性化创新。

去年,湖南怀化的“晓华理发店”凭借其“能听懂顾客言语”的特点,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这一现象为众多理发店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不提那堪称杀手锏的价格因素,男士仅需30元、女士45元的透明定价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顾客的好感度。

她所提供的服务并非千篇一律的常规模式,反倒是会针对每位顾客的个别需求,提供精确而个性化的服务。

目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众多与晓华相似的理发师,例如,在北京,就有多家理发店因口碑相传而备受推崇。

聆听顾客的诉求比推销商品更为关键,唯有如此,方能挽回行业所失的信誉,吸引更多顾客再次光临,这亦是众多理发店亟需加强的基本技能。

第二条路径在于,培养出令消费者“不至于损失惨重”的核心技能,进而拓展思维,实现盈利。

实际上,对于理发店而言,追求更多盈利并无不妥,因为其运营成本确实高昂。据专业机构的研究,理发店的经营费用主要集中在人力和租金上,这两项成本大约占据了总成本的55%至70%。

在竞争激烈的服务行业,若想实现规模扩大和实力增强,似乎唯有通过提供高端服务并提高价格,才能实现盈利。

顾客反感的从来不是高价,而是只有高价。

有些人热衷于追求技术尖端,上海的广州等地的一些热门网红店铺,单个消费金额动辄数百元,甚至需要提前两周进行预订,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争相前往,甚至连外国人也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原因并不复杂,关键在于这些店铺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中医养护服务、高品质材料,以及技艺高超的染发师,顾客在那里确实能够享受到与众不同的服务体验。顾客愿意为技术付费的观念也十分实际,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效果,而非仅仅依靠花哨的宣传手段来吸引眼球。

某些理发店思维更加灵活,开展了生态式的合作。例如,为重庆某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全年三次免费理发服务,有的甚至将此与美容美发业务相结合,打造了美业生态圈。更早之前,日本的一些理发店甚至提供血压监测和代购药品服务,不仅稳定了客源,还顺应了老龄化趋势。

总的来说,要么选择像晓华那样回归到“良心定价”的轨道,要么依靠技术实力去证明自己,二者之间并无折中之道。

然而,那些在灰色地带捞取利益的投机者,注定会成为破产企业名单上的新增编号。

人民的刚需生意,不能只剩下套路。